长城军工作为国防军工行业中的一员,是一家控股型公司,其主营业务均依托子公司开展,业务范畴涵盖军品与民品两大板块,且以军品业务为主导。其军品业务涉及多个领域,包括迫击炮弹系列、光电对抗系列、单兵火箭系列、引信系列、子弹药系列以及火工品系列的研究、设计、生产、总装与销售。
截至7月2日,长城军工股价报收于29.6元,年内涨幅高达151.70%,总市值攀升至214.37亿元。
然而,在2025年一季度,长城军工的经营状况却不尽如人意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.48亿元,同比增长5.09%;但归母净利润却亏损0.54亿元,亏损幅度同比扩大55.14%,呈现出“增收不增利”的局面。值得注意的是,从历年一季度数据来看,长城军工已经连续8年在这一时期出现亏损,且2025年一季度0.54亿元的亏损额,更是创下了同期历史最差纪录。
从盈利质量指标来看,长城军工的表现同样令人担忧。净利率由2024年一季度的-25.07%进一步下滑至-36.87%;毛利率也从21.71%骤降至2.81%,下降了18.90个百分点。净资产收益率方面,2025年一季度为-2.47%,同比下降了1.12个百分点。
引人关注的是,长城军工的净利率、毛利率、净资产收益率(ROE)这三项关键指标,均创下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一季度数据中的历史新低。
在经营稳健性方面,长城军工也面临诸多挑战。截至一季度末,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375.16天,虽然较2024年一季度同比减少了34.81%,表明库存风险有所降低,但整体周转天数依然较长。长城军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-0.89亿元,而2024年同期为-0.70亿元,同比下降27.59%,显示出经营现金状况进一步恶化。
此外,长城军工2025年一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为48.65%,同比增长了7.64个百分点,且创下了自2018年上市一季度以来的最高值,这意味着公司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持续增加。
从机构持股情况来看,截至一季度末,持有长城军工股票的机构家数为10家,相比2024年同期的9家,增加了1家。
值得一提的是,长城军工市值最高时出现在2025年7月1日,总市值达到231.46亿元。而当前市值为214.37亿元,若要达到历史最高市值,股价只需上涨7.97%。不过,结合一季度经营数据来看,长城军工在净利率、资产负债率等多项指标上均创下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同期最差水平。
本文源自:金融界
启远网配资-启远网配资官网-配资行业门户-免费配资炒股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